首页 > 行业新闻 > 久旱逢甘霖!建设补贴来了,加氢站的春天还会远吗?

久旱逢甘霖!建设补贴来了,加氢站的春天还会远吗?

时间: 2019-04-03 来源: 绿青网 作者: 刘畅 打印 字体

3月26日,由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从2019年起……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这是继2019年首次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氢能行业迎来的一个具体的重磅利好政策。 


04_副本.jpg


“任重道远的中国加氢站。”

出于安全考虑,我国要求制氢与加氢环节必须严格分离,也就是说,生产氢燃料的地方并不能同步加氢。氢气需通过中间站点倒运后注入车内,如此一来,就有了加氢站这个重要的“中间商”。


在氢能产业链中,加氢站可以说是上游制氢、运氢与下游燃料汽车应用的重要枢纽。顾名思义,加氢站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和充装氢气的燃气站。在加氢站内,氢气经氢气压缩机增压后,储存在高压储罐内,再通过氢气加氢机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


据业内人士介绍,加氢站建设方式主要分两种:外供氢加氢站和站内制氢供氢加氢站。前者采用氢气长管拖车运输、管道输送后供氢;后者自备制氢系统,将制得的氢气经纯化、压缩后进行存储、加注。站内制氢可以省去较高的氢气运输费用,但是增加了加氢站系统复杂程度和运营成本。因此当前我国加氢站大部分为外供氢加氢站。


目前,全国共有100,000多座加油站,9,000座加气站,77.7万台充电桩,相比之下,加氢站却仅仅只有26座。全国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车约1,000辆,加氢站数量全球占比约7%,建设运营方既有能源企业、设备供应商、气体公司还有跨界的车企、车辆租赁运营公司甚至电池企业。


长期以来,燃料电池车与加氢站的“鸡与蛋”矛盾始终是氢能发展的一大症结。即使现如今,加氢站依旧面临政策、技术和盈利三大难题。技术上三大核心装备自主化程度偏低;加氢站建造成本高使用频率低造成长期盈利能力不足,加氢站建造成本约相当于加油站的3-5倍;最难的是政策,国家尚未出台加氢站审批、建设和管理标准规范,建站更是无从谈起。


加氢站建设耗资巨大,一座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左右的加氢站除去土地费用,建设成本约1500万元,具体成本除去其他费用占比20%,由于关键设备受制于进口,成本居高难下,其中投资占比最大的是压缩机达到27%,其次是储氢设备达到20%,加氢设备占比也达到16%。国内加氢站建设的高昂成本,其中接近80%用于进口加氢站关键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5年建设的加氢站,国家还曾经给与200万每站的补贴,但之后补贴政策却出现了断层,目前仅佛山、中山对加氢站建设有明确的补贴政策及加氢站运营扶持政策。国内加氢站建设资金仍由政府主导,车企、能源公司等参与投资。


而企业投资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收益。目前加氢站投资收益难以保障,根据投资额度不同,需要把氢气到厂价与出售价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才能实现完全商业化的盈亏平衡。可见,制氢和运氢/储氢这两项成本是其中的“拦路虎”。


在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和国外先建基础设施的开发路线不同,中国目前仍偏重“以车带站”的思路。我国加氢站大部分加氢能力在200kg以下,不按照SAE标准执行,基础设施发展极度滞后。其结果是,投资企业更热衷于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等领域,导致加氢站投资、运营双双遇冷。


相对于建设成本,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得加氢站的建设更加困难。尽管各地政府鼓励和支持加氢站的建设,但“准生证”却很难拿到。以湖北武汉为例,一个加氢站从立项到最终“合法经营”至少需要约30个章,全部流程走下来至少要1年。所以,国内现存的加氢站真正能做到“证照齐全”的寥寥无几。


02_副本.jpg


“扩散全球的加氢站热潮。”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对氢能源的未来持乐观态度,积极开展加氢站的建设,加氢站正在向“加注压力高压化、储氢容量大型化、加油/加气/加氢合建化、布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69个加氢站,其中欧洲为152个,亚洲为136个,北美为78个。在所有的加氢站中,有273个是公共加氢站,可供所有人使用。其余的加氢站只服务于特定的用户,例如公共汽车或车队车辆。


日本是全球范围内氢能发展扶持力度最大的国家,政府发布多项氢能发展、补贴政策,日本政府给与加氢站建设高额补贴,同时丰田、本田、日产三大车企联合联合投资,用于加氢站的建设,此外还有其他企业参与其中。截至2018年底,日本全境已建成的加氢站共计106座,预计2020年将达到160座。


美国加氢站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加州,截止目前,美国建成加氢站共计48座,预计到2020年达到90座。加氢站建设资金的主要来自加州议会通过法案,划拨巨款来实施加氢站建设,同时能源企业、车企也参与加氢站的建设。有意思的是,美国首个加氢站网络的建设中,除了加州政府的资金支持外,日本丰田、本田公司也提供了贷款支持。


德国是世界级的汽车强国,由政府主导,传统车企及能源企业、公交公司等联手共同推进氢能源设施建设,目前在欧洲范围内,德国德国对氢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是最领先的,加氢站的数量达到60座,同时德国政府规划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量将达到400座。这也意味着其加快了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试图在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得先机。


03_副本.jpg



“加氢站也有春天。”


人类过去百年的能源进化史,本质上就是碳氢比的调整史,氢含量不断提高,能量密度也随之不断提高。氢气基础能量密度是汽油的三倍。因此,未来从碳能源转向氢能源是大势所趋,氢能源有望成为下一代基础能源。


从长远看,包括氢燃料电池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终将实现质的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石油为基础的能源格局。实现氢燃料电池车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和“弯道超车”,仍需解决全产业链的多个难题,完善加氢站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氢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研发进程。


按照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座加氢站;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000座。推动加氢设施建设任重道远,《通知》的印发,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加氢站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2014年11月,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对2013至2015年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日加氢能力不少于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个站奖励为400万元。但这项政策截止时间过后,递接政策迟迟没有出台。自2016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当中,虽然一再明确氢燃料汽车不退坡,但却并未提及加氢站补贴。


因此,此次《通知》的出台,被普遍认为是加氢站的春天。


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推测,中国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虽然现在还是海外的1.5~2倍,但未来随着核心设备国产化提升,及建设数量增多等原因,国内加氢站建设投资将大幅下降,最终有望与传统加油站投资规模接近。


国家能源集团如皋加氢站相关技术负责人刘飞说:“作为未来新型的能源供给终端,为更好在氢社会能源管理中发挥作用,智慧理念将贯穿加氢站布点、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注全环节构建智能管控系统,做好加氢站建设和运营以及上下游延伸管理,依托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对安全、氢气流、车流、资金流进行全方位共享和优化配置。”




返回列表

上一篇: 节能补贴新政前程未卜:7000亿家电市场是前程远大or中道崩殂?

下一篇: 补贴再降50%!你还会买新能源汽车吗?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