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家电补贴”升级史
早在2009年,国家为了促进家电消费转型升级,推动了第一轮家电补贴政策。而这之后,经过了十余年的等待,第二轮家电补贴政策才姗姗来迟。
今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该方案提出,要鼓励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司相关人士表示,将采用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高效节能智能产品。
此次国家层面的刺激计划被业内称之为“家电补贴2.0”。“家电补贴1.0”政策则要追溯到9年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家电行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空调、冰箱、洗衣机连续出现同比销售负增长的局面。从2008年底开始,我国着手实施家电补贴政策,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曾接连出台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节能产品补贴等多项消费补贴政策,极大刺激了家电消费市场,4年内补贴金额接近900亿元,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的内销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9%、31.3%、15.1%和45.3%,年度增速峰值则分别高达36.7%、50.7%、28.4%和87.2%,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3亿台,实现销售额7071亿元。
不过,第一轮家电补贴是普惠制的,几乎所有高中低端产品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都能得到国家13%的补贴,一批低质、低价、低端的家电产品由此占领农村市场,虽然家电企业销量增幅喜人,但也导致企业不愿拿出时间和精力在高端产品上做研发投入。
与之前不同,此次“家电补贴2.0”因城施策,不同区域或者城市的响应以北京市最快。其已推出新一轮为期3年的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并于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主要按照家电产品能效等级进行补贴。按照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购买使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15类节能减排商品给予单件最高800元的资金补贴,其中高效节能的智能产品补贴更高。
除了北京,浙江正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国家家电下乡支持政策,同时也在积极研究浙江相关配套政策;湖南则已起草落实举措,现正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将根据湖南消费发展实际适时出台;另外,河北、江苏等地也正研究促消费具体举措。
新一轮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为了以消费刺激生产,推动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明确对高端、绿色节能的产品进行补贴,也促使家电企业投入资金和精力研发高端产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高端制造等智能化家电将成为今后主流家电商品。
02.市场反馈初见成效
每一次的补贴,都会在市场上激起不小的波澜。
2月13日,北京市商务局在官方网站公布了新一轮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实施后的初步成效:春节假日7天共销售节能减排商品7186台,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额2440万元,同比增长7.3%。
据发改委测算,若该政策在全国推广,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预计可以增加1.5亿台高效节能智能家电的销售,拉动消费约7000亿元,全生命周期节电约800亿千瓦时。
苏宁易购相关人士也表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产品已经陆续进入了汰换周期,“如果这轮汰换期能够与新一轮家电补贴政策合拍,预计2019年国内家电市场将迎来消费高潮。”
未来市场方向已呈明朗化,但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却又是很明显。经济持续放缓,整个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失速,房地产市场低迷,城镇化建设也已经放缓,家电市场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奥维云网预测2019年空调市场规模微增0.2%、洗衣机市场规模增长2.1%、冰箱市场规模增长还将下滑0.4%。传统家电如何在低迷的市场中寻找突破口,高端绿色家电显然是答案之一,新补贴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高端家电市场规模的扩大。
不过,回归市场基本规律,需求点才是市场的灵魂。补贴,对于市场的作用,仅能短暂地刺激消费。长远来看,市场需求的“激活”,更多是由市场内生需求驱动,而非政策驱动。尤其在消费升级的后补贴时代,要想撬动更新换代为主的需求,更依赖的是品质提升、渠道革新、服务进阶。
03.政策“红利”怎么吃?
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家电市场呈现的饱和情况来看,四、五级市场的消费市场更具有潜力,消费升级的欲望和速度都在逐渐超越一线城市。在此背景下,国内家电消费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家电品牌集中化格局已逐渐完成,包括海尔、方太、老板和美的等大品牌已成为市场主流。高端和性价比品牌都在各自发力,积极备战县镇等农村家电市场。
相较于海尔、方太等高端品牌,高性价品牌市场竞争激烈。包括万和、名气和小米生态链米云等其他大量不知名品牌和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家电市场,希望借助新一轮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拓展品牌提升销量。
从目前来看,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已经对生产端产生了影响。生产企业加大了对节能商品的研发投入和对第一个试点城市北京市场的节能商品投放力度来看,各品牌产品推陈出新,高能效、智能化、环保、舒适的产品占比得到了急速提升。以苏宁为例,平台内冰箱一、二级能效的产品占比高达95%,洗衣机、灶具突破90%,空调、烟机等占比突破80%,低能效的产品逐步被边缘化、淘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此外,能享受政策红利的应该还有回收企业。
家电在线第一轮以旧换新时,家电销售企业所有回收的旧家电一律被要求交售给指定拆解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一方面避免这些家电二次流入市场用来骗补,但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浪费,一些仍有较高利用率的旧家电,也直接被拆解成了金属。
近1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提速,新一轮“退休”的旧家电,可能并不是因为报废而淘汰,而只是因为消费者要升级产品,旧家电和废家电的分割愈发明显,二手家电的循环价值也逐渐体现。
同时,在线回收逐渐形成气候,“多收哥”“有闲有品”“爱回收”等企业都在与京东、国美、苏宁、支付宝等平台合作回收二手商品,在这些平台上,消费者不管是不是要购新机,都可以将自家的二手家电、手机,甚至一些可再生的垃圾在线提交估价,如果对价格还算满意,便可以让这些回收企业上门回收。
不过,目前资本市场比较看好的大多是二手手机回收平台,家电,尤其是大家电的在线回收和再循环,仍没有形成相对规模化的产业链。
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期间,节能商品销量同比增长,非节能商品销量同比下降,这将推动绿色消费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引导绿色消费理念,已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只是,此次新政并未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而是放权至各个地方因地制宜,目前为止只有北京、重庆等寥寥几地启动,而参与商家也少,以家电连锁为主,传统商家还暂时缺失,因此新政究竟效果能几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