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的北京到前几日的日内瓦,在此期间数次的大型国际车展都在向外界吐露着与汽车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信号。其中,在汽车网联化、电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之中,汽车电气化已成为了各大车企厂商重点发力的新战场。一时间,新能源汽车领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长速度,纯电、油电混动、插电混动以及氢能源/燃料电池等多种动力驱动车型,均在技术的革新下不断向着成熟和消费市场走来。
而就在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仍在上升之际,“甲醇汽车”在近日又得到了新的落地与进展。
粉墨登场
3月19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为了“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安全可控,在具备应用条件的地区发展甲醇汽车”,加快能源多元化和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计划将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地加快M100甲醇汽车的应用,并鼓励在有条件地区的公务、出租、短途客运等领域使用甲醇汽车,并给予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和甲醇汽车排放要求的甲醇汽车购买、运行等优惠政策。
《意见》重点在甲醇汽车制造体系建设、甲醇燃料生产及加注体系建设、甲醇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甲醇汽车应用等四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政策。
这是自2012年工信部启动五省、涵盖十个城市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作以来,甲醇作为车用清洁燃料的推广应用首次在国家层面获得多职能部门广泛共识。《意见》无疑将指引甲醇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助力我国车用清洁燃料多元化时代尽早到来。
一战之力
甲醇汽车,其实就是以甲醇作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也能以汽油或汽油-甲醇混合燃料为燃料,是一种甲醇-汽油燃料灵活转换的具有节能环保科技含量的新型汽车,也可以由普通汽车改装而成。
甲醇的热值比汽油、柴油都要低,正常来说,体积相当的甲醇燃烧后转化的能量要低于汽油、柴油。但有一点,甲醇辛烷值高达RON106~115,所以可以肆意地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改进喷射系统。相比传统的汽油引擎,同等排量下标定完善的甲醇引擎,动力性能和燃效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甲醇混合气的燃烧非常充分,相比汽油、柴油,甲醇尾气中的碳烟、氮氧化物含量大大减少,削减了80%以上的PM2.5、95%以上的SO2、90%以上的NOx、50%以上的CO2,减排效果十分显著,便是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其尾气排放也足可满足国六的排放标准。如果推广成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清洁能源的主力之一。
制造甲醇的成本也比汽油、柴油低廉。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国家,且煤炭资源中40%以上是高硫煤,这些高硫劣质煤不适宜直接作为发电或工业燃料,但可用于生产甲醇,目前我国煤基甲醇占比约为75%,其他利用焦炉气、煤层气等原料也可生产甲醇。2017年国内甲醇产能为8351万吨、产量为6147万吨,开工率约74%,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利用高硫煤、低质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等制备甲醇,“多联供”方式生产甲醇,不仅把原先难以利用的低质煤炭利用起来,而且以低廉的成本转化为更清洁、更高效的甲醇,变废为宝,当然是好事一件。
综合我国资源禀赋特点和甲醇汽车发展现状看,推动甲醇汽车区域发展,符合我国国情,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路在何方
甲醇汽车咋看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天下间岂会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真要把甲醇推广起来,还必须克服甲醇的一些缺点。
甲醇燃料有一定的低毒性,人体吸入后,会造成恶心、头疼等一系列症状。所以加注甲醇燃料时,一定要避免甲醇的泄露。现有的加油设施不能加注甲醇,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升级。
甲醇对橡胶件有溶胀作用,也会对铅、铝、铜等金属造成轻微的腐蚀,所以甲醇汽车和普通的燃油汽车也不一样,部分零件需要经过改良,以适应在甲醇环境下工作。
除此之外,在严寒低温天气下,甲醇引擎可能不太容易启动,这一点需要在燃料箱外挂加热设备或者其他方法解决。
甲醇的热值比汽油、柴油要低,然而在高压缩比、涡轮增压等技术辅助之下,实际输出的动力更强,因而“饭量”也特别大,几乎要比平常的汽油、柴油车涨了一倍。换算过来,普通小汽车40L的油箱,如果要保持同等的续航里程,保守估计要扩容至60L。虽然燃料费用节省了下来,却意外地被更大的油箱挤压了车内空间,颇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思。
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的甲醇汽车比起电动汽车的发展发展步伐极其缓慢。目前,我国只有吉利、重汽和陕汽的甲醇汽车投放市场。其中重汽、陕汽的车型主要是商用车,吉利主要是乘用车。此外,一汽和华晨都开发了甲醇汽车乘用车相关的车型,但是都没有投放市场。总体来说,我国甲醇汽车投放市场的车型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大力推广的纯电、插电式车型,其充电桩的数量及规模尚未在二、三线及其他地区完成普及作业,而甲醇加注站的建设,在目前仍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性与难度。甲醇汽车在试点地区通过验收后如何发展的政策仍不清晰,没有得到放开推广政策的关怀。目前,我国的甲醇汽车试点依然限于“四省一市”,即山西、陕西、贵州、甘肃和上海。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甲醇汽车的推广依然局限在部分试点城市,不利于汽车的自由移动,限制了甲醇汽车的推广应用。
路在脚下
甲醇汽车所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或将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甲醇汽车已先后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程度的发展与应用,有的甚至已达到较大规模的推广,而在我国这一新的课题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并在代替柴油方面提供了可能,在此后的2009年,甲醇汽油首个产品标准也正式批准落地。
为了对甲醇汽车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性能进行科学系统地验证,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的甲醇试点工作,从组织调研开始到最后试点推广验收总结,经过了近十年的时间。
自2012年起至试点结束,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在山西、上海、陕西、甘肃、贵州五省市的晋中、长治、上海、西安、宝鸡、榆林、汉中、兰州、平凉、贵阳等10个城市开展了为期5年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共投入运营甲醇乘用车、公交客车、多用途微型车、重型载货车等共计1024辆,总运行里程达1.84亿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35万公里,共投入运营甲醇燃料加注站20座,累计消耗甲醇燃料超过2.4万吨。
截至目前为止,吉利汽车、陕重汽、宇通汽车、一汽靖烨等一批汽车和发动机制造企业,已拥有甲醇汽车专有技术,解决了甲醇燃料存在的腐蚀性、冷启动、溶胀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具备了甲醇汽车自主开发能力。工信部已分17批公告发布9家甲醇汽车生产企业和32款甲醇汽车产品,形成了包括甲醇轿车、甲醇/柴油二元燃料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城市客车等系列车型,基本形成了甲醇汽车整车及专用零部件制造体系。
2018年,实施了5年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全面结束,形成了可以利用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意味着推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的工作即将全面推开。此次《意见》正是在甲醇汽车试点工作总结报告的基础上,由八部门组织力量加以起草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预示着甲醇汽车作为新兴燃料的移动运输装备和交通工具,将成为我国多元化能源汽车大家庭中的一员并进入市场。
前程漫漫
由于此次推广涉及到工信部,发改委,卫生健康委等八部委,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该推广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推介力度较以往更大。这对甲醇市场影响有多大?
从大局来看,此次国家正式对于甲醇汽车加强监管以及建立完善甲醇汽车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体系,保证甲醇燃料产品质量。后期甲醇燃料行业也将逐步得到成熟,环保和经济性得到较大保障,甲醇燃料行业或将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甲醇燃料的使用目前多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和川渝等区域,剩余区域相对有限。在薛菲看来,随着工信部联合多部门推进甲醇燃料生产及加注体系建设,后期全国各地或将积极使用甲醇燃料,甲醇燃料的使用范围也将积极扩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广主要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且具有甲醇汽车运行经验的地区,说明影响的区域是相对限定的,短期难有可复制性。
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甲醇燃料在广泛应用之前,还需要有甲醇汽车制造业、甲醇燃料加工业、甲醇燃料加注站等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因此,短期影响相对有限,但长期来看确实为甲醇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需求领域。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污染的严重性被日益认知,发展甲醇汽车或将是我国减少对石油依赖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经之路,而加快甲醇汽车制造的体系建设,也无疑将再次引燃新能源市场的另一发展领域。
但从市场的角度长远来看,此次对于加强甲醇汽车的监管以及建立和完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体系,甲醇燃料行业在未来或将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如今,燃油车正处于向新能源车缓慢过渡的阶段,市场的认可度与穿透力仍是一大需要交给时间的问题,纯电动车、氢燃料车和甲醇汽车你方唱罢我登场,着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甲醇汽车能否在新能源市场真正占有一席之地,迎来大规模的投放,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上一篇: “泛在电力物联网”到底凭什么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