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北京清新环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新环境”)副总工程师邓跃云在“2024能源环境服务产业年度峰会”的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发展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国有能源服务公司转型升级的认识与思考”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邓跃云主题演讲实录:
清新环境以环保起家,2012年上市,2019年被四川发展控股,清新环境现在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清新环境主要是做低碳化园区的综合能源服务,依托于清新环境在环境领域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上市公司和国资背景和技术集成能力来推动综合能源服务,通过园区企业的技术升级来为高污染、高能耗的两高企业,提供低碳发展之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这里我也简单地介绍一下清新环境在做的两个综合能源服务的简单案例,第一个是丰源碳素。丰源碳素工业园坐落于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前岭村。园区六位一体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项目由北京清新环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投资建设运行一揽子服务。该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2022年6月一次并网发电成功并进入运营阶段。本项目与丰源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煅烧炉同步建设余热发电+环保脱硫/脱硝/除尘+中水回用及废水零排的一体化工程。
第二个是龙南鼎泰位于江西赣南市龙南市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清新环境以高新技术服务为基础,为龙南鼎泰提供综合能源+环保一体化服务。项目投产后,采用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可扩展至整个工业园区业务。这个项目是一个工业项目,我们为工业建筑建设高效能源站,这个高效能源站包括了制冷制热、压缩空气、纯净水,整个洁净厂房整体建设,还做了一部分屋顶光伏。2023年3月,项目投运、调试完成,运行到现在刚好一年,全年综合COP6.04。
从清新环境的角度出发,我们觉得现在能源服务确实不是特别好做,特别咱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能源盈利模式尚在摸索中,此外,还有余热项目(建材行业)市场枯竭,且体量偏小,收入低,泛能网受外部条件限制约较多,应用看场景,工业节能项目体量大但较为分散,收益好坏取决于企业经营情况及资信,新能源各方诸侯混战,不掌握上下游,能源服务企业夹在中间项目盈利性不佳等问题。
现在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第一是僧多粥少;第二,没有太多新技术,更多的还是一些技术的集成和耦合;第三,缺少人才;第四,履约资信差,在做综合能源服务,特别是EMC或者BOT的项目时,制度完善度不高,烂尾项目较多,业主履约能力也直接影响项目当期企业利润。
从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国企做综合能源服务,劣势是思想有些守旧,企业的创新力差,缺少探索精神,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没有民营企业或者上市公司灵活,对项目规模,会贪图大一点的,小一点规模的项目可能还看不上。
当然,国有企业做综合能源服务,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融资成本相对会低一些,对项目收益率、要求也相对较低。
我们认为,国企在能源服务领域需要做到6大转型,即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从双轨制并行电价机制向市场化电价机制转型升级,从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升级,从传统监管模式向智慧监管模式转型升级。
当然,从能源公司转型原则来看,要体现国企的社会担当的社会责任,将安全保障放在首位。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是灵活的,多种多样,清新环境做企业并购:依托国企企业平台,利用企业资金优势、成熟管理制度、项目运行管理经验、EPC项目实施经验,以不同行业为导向,并购优质节能公司,整合节能产业,为不同客户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综合服务。通过与客户签订技术服务和BOT合同,提供包括:能耗分析、方案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与保证等一整套的能源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和能源供给中获得的节能效益和能源费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合同期后,全部节能收益和设备归客户所有。
清洁供暖服务,借助电厂余热或清洁能源推进城镇供暖服务,凸显国企社会责任和担当。能源费用托管运营,通过整合行业节能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节能增效。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能耗数据,监控能源消耗状况,建立系统、全集成的能源管理平台,有效整合能耗数据,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节能管理依据,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从并购角度或者从业务开发角度出发,期待合作的项目要求是项目需是成熟稳定运行项目,单体项目年净利润至少3000万以上,5000万以上优先,项目大股东为民营资本的优先,地方国有平台公司次之,江/浙/沪、广东、山东、福建经济发达地区项目优先,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项目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