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 圆桌对话:坚持技术创新,挖掘改造市场,同舟共济谱写建筑节能行业新篇章

圆桌对话:坚持技术创新,挖掘改造市场,同舟共济谱写建筑节能行业新篇章

时间: 2024-05-24 来源: 能碳视界 作者: 打印 字体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魏庆芃


3月28日下午,在2024能源环境服务产业年度峰会的建筑节能降碳分论坛上,举办了以“建筑节能降碳技术服务与模式创新研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对话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魏庆芃主持,邀请到广东塞安科技有限公司 CTO 许海航、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俊、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奎、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营中心负责人孙皓、海尔智慧楼宇方案研究院院长朱连富六位嘉宾,共同探讨建筑节能降碳领域技术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与理念,并分享良好经验与做法。


节能产业发展的“熟”与“信”


魏庆芃:

作为建筑智慧化行业的领先解决方案提供商,塞安科技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建筑领域的智慧化技术推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的这些制约因素?


许海航:

我们现在智慧节能主题的业务开展,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本人从业20多年,一直深耕建筑节能领域,九十年代节能行业起步初期,经常面临一问三不知的情况。过了十几年,到2010年之前,节能产业迎来一段爆发期,众多企业一哄而上,但没有一点节能概念,做出来的东西不行,结果是很多人把它搞砸了。那段时间每去到一个地方,一提到节能,别人就会感觉是骗子。后面再过了五六年的时间,才好很多,因为前面有了成功案例,业主也开始懂节能知识,从业公司也经过筛选,一起干节能,如果有不擅长的地方,也有其他人帮忙,所以我觉得这几年发展真的挺快的。

目前推广建筑智慧节能技术我遇到的制约因素,主要还是行业规范问题。到底怎么做,做出来的效果怎么鉴别,有没有很明确的政策或者计算标准?建筑节能行业刚起步,刚开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像成熟的行业,整个套路很成熟。


魏庆芃:

魏庆芃:高质量发展,让节能产业与二十年前一样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大浪淘沙,“熟”让节能真正深入人心,大家“熟”了之后就“信”了,“信”了之后交易成本就降低了,“熟”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信”,他“信”你就“熟”,这样才能给行业带来机会。


广东塞安科技有限公司 CTO 许海航


魏庆芃:

您认为建筑智慧化的未来能达成什么效果,重点方向是什么?


许海航:

智慧化是多学科的整合,必须和我们国家的技术优势和现有的基础严格匹配起来。因为IoT物联网的崛起,我觉得建筑智慧化比以前方便很多。以前我一年飞好多趟飞机,因为要去管线路,不去现场不知道是谁的问题。现在IoT发展了4、5年,有好几个厂家提供了非常成熟的商用技术,我已经不用到处飞了。

我们国家最近云建设用了很多,这个也超级便宜,而且非常好用,塞安科技也把它纳了进来。我本人用广东话说比较八卦,好奇心比较强,老喜欢去看别人的东西能不能结合一下,会蹦出很多很好玩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会变的,但是变来变去,还在中国的优势和市场上面。


水泵节能的“难”与“不难”


魏庆芃:

水泵作为建筑能源系统,特别是输配系统最主要的部件,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你觉得国内国外的水泵节能空间潜力如何?


陈华俊:

水泵虽然由于位居幕后而不广为人知,但一直活跃在暖通、供水、消防、排水、污水等建筑应用领域,凡是与水有关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水泵。如果全中国的水泵能效提升一个点,那么可以节省耗电量44亿千瓦时,折合人民币在30多亿。提升1%效率难不难?我的回答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为什么难?因为水泵的能效高低,很多时候大家第一印象是水泵厂家做得好不好、出厂能效高不高,这当然很重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制约,比如水力系统设计时留的余量有多少,运行时是怎样控制,运维做得怎么样,包括有没有让它尽量工作在水泵的高效区。这么多因素掺杂在一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泵能效可能看起来没有那么美好,当然反过来节能潜力就会很大,这是第一个“难”。

第二个“难”,就是刚才提到的“熟”,水泵也一样,怎样让大家“熟”起来,认为水泵节能值得干,投入下去能收获巨大的回报,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为什么不难?我们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诊断,是知道它背后的问题点在哪,可以对症下药,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提升水泵能效,比如水泵很多时候处于部分负荷工况运行,传统电机效率下降非常快,但如果我们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让电机在比较宽泛的频率范围内保持高效运行,那么它的能效一下子就可以提上来。如果大家熟起来,各个环节包括最终用户、设计院、运维单位、设备厂商等一起做水泵节能,我相信可以做好。

我和许总交流的时候,他有一句话,说设备这件事“首先是设备要好,其次是设备要用好”,我非常赞同,也分享给大家。


魏庆芃:


水泵由叶轮、泵体、电机等组成,要提高水泵本身的能效,是很难的。同时,水泵最终的效率还取决于管路的阻力、阀门的开度以及相应的弯头等了,不同负荷率下,不仅要把整个流量降下来,还要把阻力或者阻力系数降下来,非常复杂。但如果大家携起手来,找准内因、外因并且提出解决方案,还是可以实现很好的节能效果。所谓难不难,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实践、总结、分析,系统性地把水泵节能做得更好。


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俊


魏庆芃:

最近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节能改造、节能更新特别相关,方案一出来之后,我们觉得好像节能服务、节能更新的春天又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威乐有什么考虑吗?


陈华俊:

首先这当然是一个大好事,我相信这个大好事并不光是针对设备厂家,针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好事,它不仅仅是说短期内的5万亿市场效益,更多是说接下来社会到底往哪个方向去,就像中央提出来说新质生产力,鼓励创新、高能效等等,威乐更看重这一方面。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大背景下,做节能改造的时候,涉及到的设备会非常多。设备有很多种,水泵只是其中一种,每一种设备背后都有自己的技术和门道。在做节能改造、系统整合时,需要把各个设备厂家的优势综合起来,大家携手把节能做好。

我希望能趁着这个春风,大家一起真正迎来这个春天。


能源托管行业的“瓶颈”与“门槛”


魏庆芃:

作为建筑能源托管领域的先行者,您在进行能源托管运营模式创新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结合您的经验,国家如果推广能源托管业务,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是什么?


程奎:

我是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最开始是效益分享型,做单一的空调系统、水系统或者照明系统,发现只做一个系统,效果有争议——因为系统做好了,从单个系统看效果挺好,但整体来看又达不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分析,节能不只是单一的设备节能,也要做系统优化,系统与系统之间也要讲究协同工作,要系统节能。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既做单一节能,也做系统优化,我们公司亲自管理的时候,一个月可以省50多万,一年就可以产生600多万的节能效益。而当我们委托甲方帮我们管理的时候,就只有十几万,最后没人管了,就只有5万节能效益。我经常和大家说,人是最靠谱的,什么时候靠谱呢?又专业、又敬业、又负责,就是靠谱。

想要真正解决能源的能效问题,实现能源托管,要看这几个层面——设备、系统和管理,同时要对真实的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第一需要设备自身的能效好,你整个的转化效率在运行过程中也要行;第二需要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比如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照明系统、锅炉系统等,如果没有完善的算法和完整的运行管理模型,系统就会出现缺陷;第三,有了好系统,还要有运行能力,这个运行能力一定要有专业的管家,要把设备当成人一样进行寿命周期的分析,让它一直处于最佳的工况状态下,让它不生病;最后,把这些综合的大数据分析、建模、数字孪生,还有算法进行有机结合。

现在做能源托管遇到的瓶颈,一般的公司为什么很难克服呢?


第一,你必须有技术的开发和升级能力,现在的技术日新月异,你今天觉得你行,如果说你的开发能力弱了,明天就不行,如果只是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迟早会被淘汰的。


第二,你要有专业的运维能力,要有专业的团队来对后期持续的管理进行服务。


第三,你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能源托管严格意义上把风险转移到能源管理公司,而不是甲方,我们跟和甲方承诺的是直接的效益、用什么样的方式结算,所以必须有钱做后盾。

现在大家都觉得能源托管市场是一片“红海”,央企国企都来了,来了当然好,但是有些看起来1个亿流水的能源托管项目,实际上真正收益就1000万,因为与能耗无关的其它设备,也在能源托管的费用里面。我们民企更看重的是效益,我们把能源托管业务产生效益的部分算营收,其余的不算,这样再看,金额就没有那么大了。能源托管很多项目看起来动不动几个亿的流水,实际上可能其实只相当于民企原来效益几百万的业务。能源托管哪一部分算营收,需要一些行业的标准来约定。

关于能源托管的准入门槛和上一个问题紧密相关,大家一看几个亿的项目,很多单位就觉得民企不能来参与了,都是国企参与。我相信国家发改委在推广这个计划的时候,初衷肯定还是要让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来干这个事情,而不是让央企投资机构把它当成跟光伏一样的金融产品来做,你把能源托管当成金融产品做,就失去了节能本身的意义。节能就是要由专业的机构、技术、团队来做,金融要为节能服务,而不能反过来,让金融影响到节能,变成行业发展前进的绊脚石。我们要让专业的机构来做更专业的事情。


魏庆芃:

金融是助力,但金融又是逐利的,很可能会变成一柄双刃剑。能源托管过程中,究竟托管的什么?托管是一种信任,相信你来进行托管会更安全、更节能、更经济、更低碳、更有保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境界。但是要实现这样的一种信任又需要我们从最基础的设备、系统、管理,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能源托管是慢工夫,需要我们扎扎实实搞技术、搞管理、搞金融、搞创新,共同合力实现目标。


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奎


程奎:

能源托管最终的目的,就是真正做到能源效率最佳化,不是什么样的公司都能做,不专业的机构来做本来就是一种风险和浪费,如果出现跟工程一样的层层分包,那风险就更大了。我在想,能不能针对这点形成一些行业的管理办法和标准来遵循,把专业的事情给专业的团队来干。


魏庆芃:

您觉得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程奎:

简单来说,做能源托管一定需要具有节能实施能力,不管你是设备节能,还是系统节能,还是管理节能,如果一样都不具备,只是拥有一个所谓的资金平台或者说空壳公司就来做,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建筑智慧节能的“接管算运维”与“云大物移智”


魏庆芃:

孙总负责北京这边的公共机构,包括公共机构的节能、托管、EMC等,在能源服务方面有很多经验,可能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或者挑战,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孙皓:

公共机构节能在建筑节能里占有很大比例,据国家权威机构统计,全国一共有168万家公共机构,仅以我们南网所在的广东省为例,有4.04万家公共机构,涉及总电量100多亿,按节能量5%的目标来对标,它都是一个很巨大的市场。

2022年9月,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里面明确了很多托管的意见和办法,意见出台后一直截止到2023年的11月份,全国签约的合同投资额超过了100亿。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央企,都在虎视眈眈。

但这个事做好不容易。首先,我们要做好这个事;第二不能完全逐利,节能不仅仅是做一个设备改造,它还有一部分社会责任的问题,应该系统化地看待。


从设备的节能改造到后期的运营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与团队处理。节能不但要用好的设备,还包括后期的运行、维护和保养,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一定的整合能力。此外,节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今天节能明天就不节能,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现在公共机构有很大的节能需求,因为公共机构除了所谓的办公场所,还有医院、学校、场馆等,是高空间、大跨度的节能,这更需要节能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医院擅长救死扶伤,学校擅长教书育人,但是他对节能的事情上,并不完全擅长,可能对设备的安全性关注、或者对保养频次的关注不够,注意不到设计的不匹配和大马拉小车现象,包括整个生命周期内能耗的对标值,他们都有不擅长的地方,需要专业的公司来做节能。

路还很长,市场也够宽广,需要所有同仁一起努力,来把公共机构节能做好。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营中心负责人孙皓


魏庆芃:

对于公共机构节能的未来,您有哪些建议或想法?


孙皓:

节能作为万亿级别的大市场,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市场是迭代的,在迭代过程中,大浪淘沙会把服务不好的、态度不好的、技术不好的,甚至资金不到位的,全部都淘汰,留下的一定是做得特别好的。

当然从技术方向来讲,我们公司的理解是10个字——“接、管、算、运、维、云、大、物、移、智”。首先是资金作为平台,从平台接入到管理,利用正确的算法进行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另一方面,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智慧能源,所以要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和人工智能来实现智慧能源。我们也去一些公共机构、国家部委看过,他们的智慧控制水平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我们希望未来这方面可以加大力度。

南方电网作为开放平台,希望节能行业越来越好,希望各个链条的资源跟我们整合在一起,大家跟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建筑智慧节能技术的“理想”与“现实”


魏庆芃:

从海尔智慧楼宇解决方案研究院的角度来看,楼宇节能最主要的战场和突破点是哪些?希望朱院长能给大家分享一下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朱连富:

空调是建筑节能很重要的一部分。我重点做的是空调主机研发和系统设计,海尔的磁悬浮产品就是我做出来的,我现在研究院从系统维度做中央空调。
磁悬浮产品在最初推广的时候,当时的售价是常规产品两倍甚至更高的价格,而且因为原来大型冷水机组都是国外几大企业做,国内品牌在市场不占优势。

但是海尔确实抓住了时代给予的好机会,节能应该说是整个时代的节拍,也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磁悬浮、高效机房等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认为已经非常成熟了,从行业维度讲,这两年海尔从事最多的是工业节能,做了很多的样板示范和探索。


海尔智慧楼宇方案研究院院长朱连富


魏庆芃:

在创新方面,海尔未来最主要的研发和发展方向、趋势是什么?


朱连富:

现在很多行业专业人士做的就是未来趋势,大家都在做算法、AI,但国内百分之八、九十的建筑在这一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慢慢影响现有的建筑,未来的一大关注重点是改造大市场。从建筑行业来看,新建建筑会越来越少,主要是市场的改造。我们也有很多新的产品,包括智慧、暖通空调产品也好,也在不断更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节能产业的技术、产品、服务与综合能力也在水涨船高,走到了新的历史时刻。中国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需要节能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作为推动节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相关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搭建产业链“朋友圈”,携手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让节能服务企业一同“出圈”。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光伏产业招商,应该适度降温了

下一篇: 鼓励光伏行业兼并重组 释放了什么信号?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001室(邮编: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