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被“垃圾”了吗?
自从上海推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政策以来,各类异想天开的脑洞已经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从上海滩的主题曲垃圾分类版到《武林外传》的关中大侠垃圾分类讲学,一时间仿佛所有人都在全身心带入“猪”的立场,为“你是什么垃圾”进行深入灵魂的哲学思考。
目前,上海的强制性垃圾分类第一周已经在城管共开出190张罚单的“耀眼战绩”中鸣金收兵。接下来,垃圾分类将逐渐向其他45个重点城市推广。不管你接不接受、习不习惯,它都已经在路上。我们与垃圾分类的斗争才刚刚开始,但在世界上别的国家,垃圾分类却已经是存在了数十年之久的老生常谈了。
英国垃圾分错类被拒收还要交罚款
在英国,要是垃圾分类不合格,垃圾回收车是有权拒收的,而且遇上监督垃圾回收的警察,还会被当场开出100英镑的罚单。
在英国,一般每户家庭都会有三个垃圾箱:绿色,蓝色和棕色。对这三种不同垃圾,政府府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例如家具、眼镜等42种垃圾。
对于分类不合格的垃圾桶,垃圾车拒绝回收,并贴上黄色的纸条,告诉住户此种颜色的垃圾桶只能用来装哪一类垃圾。由于垃圾车一周只来一次,如果被拒绝回收,就只能等到隔周的周二才能有机会清空垃圾桶了。专门负责监督垃圾回收方案执行的警察还可以当场开出100英镑罚单。
英国家庭垃圾箱只能投放体积较小的餐厨生活垃圾,而像小树木花草、桌椅板凳、衣柜大床、旧家具电器、油漆罐旧衣服、塑料用品等大型和特殊的垃圾都必须由居民自己送到垃圾分类场。
英国地方议会要为送进垃圾填埋场的垃圾缴税,每吨垃圾需缴税50英镑左右,每过几年还要涨价一次。因而,面对日益上涨的垃圾税费,地方政府在各自辖区内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方案。
日本垃圾既分类又分时
日本的垃圾处理属于市、町、村等地方自治体业务范围,其中每家每户都会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指南),以东京大田区为例,该宣传手册足足有30页,一共列了518项条款。虽然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细节可能会有不同,但是分类方式大致一样,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相较于上海目前实施的垃圾分类政策,不仅分类更复杂,日本对垃圾丢弃的要求也更高,方法复杂,丢弃大多需要收费。
许多垃圾都需要用指定的垃圾袋进行分类,这些垃圾袋在超市、便利店能买到,但价格不便宜。垃圾袋容量分为10升、20升、30升和40升,价格折合人民币的话,从1.7元至7元不等,不过其价格已经包含了垃圾收集和处理的费用了。并且垃圾袋上都有编码,每个地区有本地区对应的垃圾袋编码。严格一点的地区,在购买垃圾袋时还要求实名制,起到监督到人头的作用。
此外,日本还是行垃圾收费制度常见的垃圾收费类型有5种(单一计量收费制、累计收费制、定量免费制、补助组合收费制以及定额收费制),但94%的城市都选择单一计量收费制。
分类细致之余,每个地区对于哪一类垃圾制定在哪一天丢也有严格规定。可燃垃圾一星期两次,不可燃垃圾又各自分为塑料类(一星期两次)、瓶、罐(两星期一次)、锅炉、金属(两星期一次)。至于“家庭用电器”则为一个月一次,新闻、杂志、书籍、纸箱也是一个月一次。
此外,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也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00年的《污物清扫法》到1954的《清扫法》,再到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2000年的《循环性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
德国谁产生的垃圾谁买单
德国为联邦制国家,虽然每个州有关垃圾分类的标准不一致,但其生活垃圾通常生活垃圾可大致分为五类:有机垃圾、包装垃圾、纸类、玻璃类和混合类垃圾。此外,大件垃圾需要购买垃圾处理券委托环卫局进行回收。
自20世纪初起,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到现在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德国不同垃圾收集周期不同,每年每个家庭还会收到一份垃圾日历,上面会清楚的写出不同垃圾的管理方式和收垃圾的时间。一般垃圾每周收运2-3次。如有需求可以增加回收次数,但费用也相应增加。垃圾收运由市政部门或企业逐区域逐点位分类收集并转运到各类垃圾处理场所。
德国的社区居民每年要定期缴纳管理费用Nebenkost,其中就包括了垃圾回收费用。也就是说“谁产生的垃圾谁买单”。一般家庭在这一块上每年基本支出大约为500欧。
为了强制每个居民分类倒弃垃圾,德国政府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处罚规定,并设有“环境警察”。一旦发现居民乱倒垃圾,就会发警告信,如不及时改正,会发罚单,再不改,收取垃圾的费用就会提升,从而加重整个小区住户的垃圾处理费用,不仅会招来邻居的谴责,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员赶出公寓。
美国“3R”原则效益多
美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生产的垃圾一点也不输给中国。美国的垃圾分类跟中国差不多,主要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纽约和其他一些新兴的大城市,都设置了自动垃圾分拣系统。有些大型商场还会回收自己的产品,比如costco就会回收塑料瓶、玻璃瓶等垃圾。当然,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规定,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方便快捷的自动分拣系统。
在美国,人们熟知所谓“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除做好垃圾分类外,在美国,还有很多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要扔旧家具,至少提前一天与指定收取机构电话预约回收日期,届时将旧家具放在家门前,会有专人收取。要扔电子产品,需送到专门回收中心,或预约专人上门回收。要扔电池等有害废物,可以上网找到离家最近的回收点,有时还能从中得到返现,比如每加仑废机油可以获得40美分。
事实上,美国的垃圾分类曾经也是“一锅端”,但在1976年发生了改变,当时美国国会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这部法律主要讲美国怎么处理固体和危险废物,用来解决城市和工业废物问题。为此,美国环保局制定了上百个关于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的排放、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回收利用的规定、规划和指南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其后,美国各个州又在联邦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专属法律法规,根据垃圾体积、数量的差异,违法的处罚也不太一样。在部分州,对于体积、数量较小的垃圾,违规者可能将被处罚20至30000美元不等。
现在,垃圾分类不但保护环境,也在美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2011年美国废料回收再生原料超过1.35亿吨,相关产业提供了46万个工作岗位,产生综合经济效益870亿美元。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人民网、上观新闻、前瞻网、美移移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