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 加快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1-05-12 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 作者: 打印 字体

加快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氢能具有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可运输、可再生等特点,以氢为能源载体,构建氢能社会,是实现交通、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有望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18%,推动全球每年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预测,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3342万吨增加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达到20%。


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支撑作用也日趋明显。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9)、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4/SC 27)燃料电池汽车工作组、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等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大量氢能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截至2021年4月,现行有效氢能相关国家标准共计95项,涉及术语、氢安全、临氢材料、氢品质、制氢、氢储运、加氢站、燃料电池、氢能应用等。


从国家标准分布情况看:制氢技术方面,制定了水电解制氢、变压吸附提纯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等国家标准;氢储运方面,制定了固定式高压储氢容器、加氢站用储氢装置等国家标准;加氢站方面,制定了加氢站技术规范、加注连接装置、移动式加氢设施等国家标准;燃料电池方面,制定了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的技术要求、测试评价方法等国家标准;氢能应用方面,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备用电源、便携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方面的标准。


加快氢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1 氢能领域现行国家标准分布情况


虽然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涵盖全产业链的氢能技术标准体系,但是为适应氢能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仍需加快推动氢能标准化工作。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需进一步加快制修订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储氢容器检测、固态储氢、氢液化装备、液氢储运装备、加氢站关键装备(氢气压缩机、加氢机、管件、阀门)等标准。在氢能应用方面,需随着氢能应用领域的创新和拓展不断补充完善相关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长期从事氢能标准化研究工作,承担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要负责氢能制、储、输运、加注、应用、检测、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已组织起草氢能领域国家标准28项,国际标准1项。下一步,资源环境研究分院将依托全国氢能标委会,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氢能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标准的整体性、协调性,加快制修订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质量检测、高压气氢储运技术、液氢装备、加氢机、加注协议等方面的国家标准,持续完善氢能技术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资源环境研究分院还将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等单位共同开展氢能质量基础设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建行主承销国内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下一篇: 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主任张勇淼:区域系统化综合能源服务或成未来节能领域新焦点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