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据显示,尽管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疫情早期急剧下降,但在下半年又开始回升。
据最新的每日化石燃料排放量数据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除了遏制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与社交活动外,还使得几十年来呈稳步上升趋势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6.4%,达到23亿公吨。这个数字大约是日本年碳排放量的两倍,意义重大,但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范围,要远低于众多气候专家的预期,而且一旦病毒得到有效控制后,这一下降趋势或将不复存在。
在这次的全球碳排放下降中,美国受到的影响最大,从三月一直延续到年底的疫情造成交通运输大幅下降,致使美国的排放量降低了接近13%。全球范围内,影响能源部门最大因素是疫情所造成的隔离与航空限制。和2019年相比,全球的排放量下跌了48%。
2020年10月,研究员们发表了上半年的碳排放量报告,不过,本周,Nature拿到了全年的数据。
“碳排放降低的数值已经小于预期,”负责全球碳排放实时监测技术团队的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刘竹提供了相关数据,“我预计疫情结束后,会产生巨大的反弹。”
刘教授的团队是开发独立技术在疫情期间对全球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的两个团队之一。另一队伍作为全球碳计划组织的一部分,也单独发表了相关文章,其中12月的实时检测的部分数据与刘竹队伍的分析结果一致。两个队伍从众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包括能源和天气报告、卫星观测与全世界数百国家交通运输系统所收集的交通数据。
这次疫情为致力于与气候变化战斗的国家思考其所要面对的挑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世界需要在未来十年间每年减少7.6%的碳排放,才能达成 2015 年巴黎气候协议所定下的目标——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内。这种程度的减排量可比2020年的碳排放降低度还要高。
碳排放下降6.4%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世界各地在新冠病毒冲击下产生了大面积的停摆。“如果不采取大量的集体行动去抑制排放,2020年最终只会成为全球碳排放记录的一个小小的偏移。”华盛顿环境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国际气候计划领头人David Waskow如此表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切都回重回旧轨,除非我们采取其他减排手段。”
从刘竹团队所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对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影响差异极大。今年年初,中国为了阻止第一波病毒的爆发对城市和工厂采取了隔离封闭的措施,造成了碳排放的最大跌幅。但是,当中国控制住疫情后,经济与工业产值飞速回升,2020年全年总产值甚至超过了2019年。而美国则减排接近6.5亿公吨,超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量的四分之一。印度紧随其后,减排接近2亿公吨。
“虽然全球碳排放量极大可能反弹,但个别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受到长期影响。”位于奥斯陆的全球碳计划组织的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的气候政策研究员Glen Peters表示,“工业领域已经开始回暖,但是交通领域的复苏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即使新冠病毒被解决,也不代表大家都会周一兴高采烈地去上班。”Peters说。
刘竹表示,他的团队正在对美国、欧洲与中日的部分城市的交通与发电的排放趋势进行实时监测。目前为止,研究员们发现能源消耗与远程操作的大量增加息息相关:交通高峰减少,电力消耗遍布全天,人们白天起床以及晚上下班回家的高峰消失了。
“现在的工作日更像是2019年的周末。”刘竹说。
译自: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