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发展碳市场,支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主题对话中,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介绍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赖晓明介绍,全国碳市场运行三年来,已完成两个履约周期,三年多来整体的交易量突破了4.8亿吨,交易额约290亿元。从交易量来看,中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现货市场之一。
“碳市场的启动运行对于推动广大电力企业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赖晓明说,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单位火力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下降2.38%,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8.78%。
赖晓明认为,除了推动企业碳减排,全国碳市场形成的碳排放的定价,对企业在进行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活动时提供了有效的资产锚定价格,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碳资产管理和开展绿色投融资活动。
“总体上看,全国碳市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只有一个行业,接下来有望增加钢铁、建材、有色冶炼三个行业,届时市场覆盖的排放量预计为80亿吨。”赖晓明说。
对于碳市场面临的挑战,赖晓明表示,要重视协调碳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既要实现转型目标,又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等。
如何用好约束机制,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一是围绕双碳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制定各个阶段的减排目标,为配额分配提供基础依据。二是优化配额分配。三是进一步做好对企业排放数据的核算与管理。四是逐步增加市场的多样性和市场弹性。
对于未来碳市场的发展,赖晓明认为,围绕“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这一目标,要切实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导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创新作用,要进一步丰富碳市场功能,形成除履约和市场调剂以外的多种功能,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强碳市场的金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