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头条 > 连央企也要强制执行的ESG报告到底是什么?再不搞清楚你就要落伍了!

连央企也要强制执行的ESG报告到底是什么?再不搞清楚你就要落伍了!

时间: 2022-06-10 来源: EESIA 作者: 打印 字体


今年3月,国资委正式宣布成立社会责任局并召开成立大会。会议强调,要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随着南方电网、中国能建、中国石油等能源央企巨头不断涉足ESG领域,面对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ESG风暴,或许还有人在疑惑,ESG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ESG报告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作为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的价值理念,ESG是衡量企业或公司投资策略中的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时的关键因素。


ESG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出于对社会负责的认识,投资者将从事烟草生产或参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商业活动业务的公司股票甚至是整个行业从其投资组合中剔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ESG考量范畴已经大大拓宽,包括企业商业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道德考量、价值观一致、人力资本、产品责任、企业治理等诸多方面。


麦肯锡最新的全球ESG举措评估调研显示,83%的企业CEO和专业投资者预计ESG举措将在五年内带来更高的股东价值贡献。此外,人们对环境(E)和社会(S)类举措的长期估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对公司治理(G)类举措的估值。自2009年以来,全部受访者中,认为ESG报告标准和框架对解释ESG价值有所帮助的比例提高了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相关规划不断推进,特别是国家层面“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提出,监管层开始倡导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投资者也更加关注绿色低碳带来的估值溢价。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ESG绩效较好的企业意味着其面临较低较少的社会和政策风险,有助于投资者中长期的决策,从而倒逼产业升级。



ESG体系的建立


ESG体系包括信息披露指引、企业评级、投资指引三个层次。评级有助于量化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信息披露指引则有助于推动评级所需的信息数据建设。因此,业界普遍将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视为促进我国ESG体系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的交易所、协会、学术机构、指数公司,及咨询公司都在积极探索相关披露指引及评价体系。


当前,全球各大主要评级机构都有针对性的开发了多种ESG评分、评级和指数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提供ESG评分的评级机构数量已超过600家。其中,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穆迪(Moody’s)、富时罗素(FTSERussel)、标普道琼斯(S&PDowJones)、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晨星(MorningStar)旗下的ESG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等国内外著名的评级机构和组织都在跟踪发布ESG评分数据。但在评级方法与形式上,各大评级机构对同一主体的评级尚未达成全面共识。


不过,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ESG信息披露框架正逐步走向融合与统一,多个国家和地区或采用国际ESG披露标准。2022年4月20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计划今年底出台一套ESG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SDS),目前已在国际上征求意见。该准则对公司运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中国公司影响也会很大。“我们现在有很多公司到境外上市,最近还有公司到瑞士、德国发行存托凭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有可能在一两年之内采纳国际ESG方面的披露准则。”他说。



与此同时,我国也不甘落后,开始推进中国特色ESG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中国开展的ESG相关工作大多集中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上,国内ESG评级公司众多,包括万得、华证、商道融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等。


遗憾的是,不同的ESG评价体系,虽然在数据来源、指标设计思路和行业分类方面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但对不同评价体系的考察范围和底层指标各有侧重,所以不同评价体系往往会得出不一致的公司ESG评级,这使得投资者与社会公众难以准确区分公司ESG表现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ESG评价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对于ESG相关价值和风险的统一定义和相关机制设计,无法有效保障开展ESG评价的核心基础——数据的可得性、准确性、连续性,评价方法以及标准也没有结合各行业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目标进行对应的梳理和更新。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针对这一现状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抓紧推进中国ESG披露标准建设,系统性地推进ESG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企业ESG评价指南(试行)》


2022年4月,由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全国首个省级ESG评价指南及成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ESG评价指南(试行)》发布,为企业提供一套既对接国际标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信息披露”和“促进融资”两个维度满足企业新需求。指南鼓励各类企业利用其开展ESG信息披露和评价,更好满足上市、外部监管等引导性或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助力企业通过一级市场融资、纳入资本市场ESG基金投资标的、纳入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范围等方式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和“双碳”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升级。


《企业ESG披露指南》


2022年6月,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牵头,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等多家单位为主要起草人的《企业ESG披露指南》(T/CERDS 2-2022)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内地首部企业ESG信息披露指引,有望填补ESG本土披露标准领域空白。《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搭建了具有科学性和可测量性的企业信息披露四级指标体系共118个,为企业披露ESG绩效提供具体标准。该项指南既是企业自评指引,也为第三方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ESG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随着ESG理念在近10年间的快速发展,ESG的重要性被广泛普及,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对ESG相关的信息披露的关注也日益增强。欧盟于2014年颁布《非财务报告指令》,要求员工人数超过500人的大型企业必须披露ESG信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10 年2月8 日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披露指导意见》。当前,ESG已经成为国际上企业非财务绩效的主流评价体系,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和系统方法论。


ESG投资


我国在ESG投资方面,国内监管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2016年8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体系的指导意见》,是首个政府主导的较为全面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2018年11月,基金业协会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为基金开展绿色投资活动进行全面指导和规范。


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要求银行机构将ESG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延伸至自身整体经营管理行为。同年,生态环境部等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


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ESG投资及评价理念被首次提及。



ESG信息披露


我国在关于ESG信息披露方面,我国持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目前整体规范在于自愿而非强制。同时,监管部门也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但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2006年,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2年,港交所发布了《ESG报告指引》,建议所有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并于2020 年7月1日起将ESG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强制性要求每家公司提供一份强调环境、社会和治理考虑因素的董事会声明。2021年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纳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


2022年初,上交所通过内部系统向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同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一。




综合而言,对比发达国家,我国ESG体系起步晚,ESG投资早期主要体现在银行信贷业务上,近几年逐步发展到证券业、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实践中,ESG股票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银行理财等责任投资产品不断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中国ESG市场规模约为13.71万亿人民币,比2019年统计增长约22.9%,其中绿色贷款规模占比超过80%。截至2021年5月31日,A股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ESG报告,其中共有64家上市公司属金融业,占比25.1%。


作为国际通行的投融资理念与绿色金融的重要支柱,ESG正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标准之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将企业运营是否符合ESG的标准作为授信或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维度,企业也在逐渐接受并把ESG的相关标准应用到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结合“30·60”目标以及各行业不同发展情况,搭建本土化ESG体系,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助力相关基础工程建设提升融资能力,引导市场绿色投资,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返回列表

上一篇: CCUS知识速成攻略,一文助你打通CCUS技术的任督二脉!

下一篇: 全国节能宣传周32岁生日快乐!EESIA带你一览节能宣传周的而立之年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111室(邮编: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