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盟动态 > 绿融汇 | 绿色金融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 探索产融协同新机制

绿融汇 | 绿色金融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 探索产融协同新机制

时间: 2025-09-26 来源: EESIA 作者: 打印 字体


9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储能的协同发展。工商业储能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电力灵活调节能力建设的关键载体,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然而,工商业储能项目虽然前景广阔,普遍面临投资回收期长、融资工具单一等问题,与传统信贷模式不匹配,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居高不下,这已成为阻碍众多潜力项目落地的最大障碍。


为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投融资精准对接,9月26日,由世界银行、华夏银行支持,EESIA与储能热榜、四川省节能低碳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六期绿融汇-绿色金融赋能工商业储能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会议围绕四川省工商业储能项目发展现状及融资创新展开交流与研讨,吸引了近30家工商业储能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共同探索工商业储能项目融资新思路、新模式与新路径。



作为世界银行与华夏银行支持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银产投研”多方力量。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潘驰、EESIA秘书长李清举、储能热榜创始人澹敬康、四川省节能低碳协会副秘书长邵军先后为会议致辞。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在题为《四川省工商业储能政策解析及发展现状》的分享中,从政策走向、市场变革、技术标准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本省工商业储能产业的定位、趋势与挑战。他指出,未来新型储能技术需兼顾绿色、安全、经济原则,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以支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


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详细介绍了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设立的国内首个储能专项金融产品——“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该产品通过转贷业务,以差异化产品和专业金融服务为可再生能源及储能项目提供支持,具有融资成本低、期限长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样化资金需求。



会议期间,珈钠能源、快乐小巴、迈越阳光新能源、特隆美储能、智己能源、永福电力、为恒智能、通合电子、派能能源、科陆电子、光储聚和、华泸光电、环创能源、考斯特科技、清玥未来、蜀道清洁能源集团、天成智慧、英杰新能源、永福聚能、智慧绿动、平峰科技、通威股份、星源能投、远景能源、华昱欣科技、行云绿碳、中钢冶金、中自科技等企业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和融资需求,并与金融机构就资金支持、投融资模式创新等话题进行了充分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绿色金融加速工商业储能项目的落地与发展。


EESIA会员服务部部长陈晓星


会议由EESIA会员服务部部长陈晓星主持。本次绿融汇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储能项目与金融资本的精准对接,为助推四川省储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EESIA将继续以“产业聚焦、资本协同”为宗旨,持续开展更多金融赋能活动,搭建优质企业“融资桥”,助力投融资双方增进了解、精准对接,为工商业储能产业的规模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返回列表

下一篇: 建筑用能电气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推进建筑用能电气化联合倡议书发布

©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