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11月将在巴西贝伦召开。中国官方29日发布关于COP30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中国生态环境部29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报告全面介绍了2024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成效,梳理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目标,展示了中国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进展
报告指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个别大国热衷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削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COP30是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关键节点,将为气候治理下一个十年指明方向。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低碳技术的主要贡献者、绿色转型的重要引领者,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当天表示,中方愿意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主席国,推动COP30取得积极成果,为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注入稳定性和前进动力。
一是发出积极信号,提振多边进程的信心。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坚定对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携手推动COP30排除各种干扰,发出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多边主义不可动摇的强烈政治信号,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反对政策倒退。
二是坚守并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该公约及其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基础,强化落实是COP30的主基调,各方应遵循其目标,体现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需求和国情能力方面的差异,坚持《巴黎协定》确立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
“我们呼吁各方坚守并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目标、原则与安排,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统筹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谈判,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推动全球绿色公正转型。”夏应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