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青周报 > 绿青周报:第二百五十四期

绿青周报:第二百五十四期

时间: 2022-10-31 来源: EESIA 作者: 打印 字体



六部门发文: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


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指出: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支持开发绿色技术、设计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科学确定国家重点产品能效能耗限额要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做能效、水效等方面的“领跑者”。


能源局建立“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监测机制


10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建立《“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监测机制的通知,任务榜单包括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领域、安全高效核能技术领域、油气安全保障供应技术领域、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燃气发电技术领域、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领域等七大类。


四部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0月2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推进绿色转型,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包括清洁能源微电网、CCUS项目建设!发改委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


10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产业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涵盖清洁能源微电网的建设经营、电网智能管理控制系统设备制造、智能电网设备、电气成套控制系统设备制造等。


重磅!两部委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多措并举保障多晶硅合理产量,创造条件支持多晶硅先进产能按期达产,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充分保障多晶硅生产企业电力需求,鼓励光伏产业制造环节加大绿电消纳,完善产业链综合支持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合理引导行业预期。


国务院:科学做好跨省跨区电力调度 确保重点地区、民生和工业用电


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严格落实煤炭稳价保供责任,科学做好跨省跨区电力调度,确保重点地区、民生和工业用电。国有发电企业担起责任,应开尽开、稳发满发。



二十大报告全文发布!“双碳”目标这样表述!


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发布。奋进新征程,二十大报告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韩正出席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8日出席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韩正指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居民用电用气用能价格稳定、群众温暖过冬。要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严格落实产煤省区责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动煤炭稳产增产。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推动天然气增储增产。要着力稳定能源价格,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保持民生用气、用电价格稳定。要加大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采取有力举措纾解保供企业实际困难。要把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作为重点,做好应对极寒天气的预案,守住民生用能底线,绝不允许发生“拉闸限电”。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发布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五个方面。《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以及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作出的贡献。报告还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生态环境部:这些地区可烧煤取暖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2022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清洁取暖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对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今年新改造尚不具备安全稳定通气条件的、尚未经过一年实际运行检验的,不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设施;山区等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洁净煤等方式采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史上最严新能源电价补贴核查进行时,有上市公司要退回数亿补贴


10月以来,备受业界关注的史上最严可再生能源补贴核查进展密集释放。国补核查直击行业痛点,但对存量风电、光伏项目而言堪比“巨震”,将对部分可再生能源企业造成冲击。目前,已有上市公司被要求缴回巨额补贴。业内认为,此次补贴核查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有史以来最彻底、最严格的全面摸排和审核,核查重点集中在倒卖路条、超装、全容量并网等方面。补贴核查给行业带来的“巨震”正在发酵,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能源主管部门根据补贴核查结果废止部分可再生能源电价批复的情形。



欧盟破解能源危机再出大招:投资万亿搞能源数字化计划


伴随着不断升级的俄乌冲突,欧洲的能源危机也同时愈演愈烈。近日,欧盟正式提出“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旨在充分释放不同部门灵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潜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欧委会预计,从2020年到2030年,电网将需要约5840亿欧元的投资,其中包括 1700 亿欧元用于数字化。


欧盟三部门达成协议 到2035年禁产燃油车!


欧盟的三大机构欧盟委员会、欧盟议会和成员国于周四达成了一项协议,将从2035年起禁止生产新的燃油车。此举旨在加快电气化转型,并应对气候变化,将重塑欧盟的交通图景,标志着该地区在减少碳排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协议要求欧盟汽车制造商在2035年前实现零排放目标,还要求欧盟在未来十年削减55%的碳排放,并制定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


美国政府提供70多亿元补助 计划电池供应链研发、生产与回收


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日前宣布将提供总额为28亿美元资助,用于支持和发展电动汽车(EV)和储能系统所需电池产业链的国内生产。这笔资金来自美国政府在去年年底通过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是《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一部分。美国总统拜登在演讲中谈到了发布的“让美国恢复制造业和未来工业: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的产业战略。其中一个关键部分是向电池供应链投资70多亿美元,以提高美国对锂、镍和石墨等关键矿物的加工、制造和回收能力。


日本政府提出“碳定价(CP)”的基本构想方案


10月26日,日本政府提出了引入“碳定价(CP)”的基本构想方案,通过对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价和收费促进减排。考虑到对经济的影响,引入后的一定时期内将采取低收费,之后逐步上调。将发行“GX经济转型债(暂定名)”,把CP的收入用作偿还的财源。计划把筹措的资金用来吸引去碳化的民间投资。设想定价方式包括根据排放量征收的碳税、在电费中加收、企业间的排放量交易等。该制度将在年内确定大方向。


新加坡发布国家氢能战略


10月25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2022年新加坡国际能源周活动中宣布启动《新加坡国家氢能战略》(英文全称《Singapore’s National Hydrogen Strategy》)。氢能战略提出,新加坡将发展氢能源作为主要脱碳途径,以支持新加坡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国际气候承诺。氢能战略指出,低碳氢将成为一条主要的脱碳路径,以支持新加坡到2050年加速向净零排放的过渡,同时加强新加坡的能源安全和弹性。具体来看,低碳氢可以在电力部门脱碳、减少工业排放和可持续的生产、海事和航空业脱碳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业务聚焦“双碳”和数字经济领域 中国建筑斥资150亿元成立一家战略级企业


近日,中国建筑发布公告,将斥资150亿组建战略级企业“中建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的主要定位就是为创新产业集团,未来业务聚焦在“双碳”和数字经济领域。


注册资本40亿元!中国天楹拟在内蒙古连设两家子公司!


10月25日,中国天楹连发两则公告,分别为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天楹能源有限公司”以及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内蒙古天通能源有限公司”的公告。中国天楹表示,公司计划在通辽市主导投建零碳产业园项目,利用新能源配重力储能,发展氨为储氢介质,贯通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和传统产业,开发出一条符合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的“清洁高效绿氨合成-安全低成本储运氨-无碳高效氨氢利用”的全链条“氨-氢”绿色碳循环经济路线,推动公司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并将在未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保障公司实现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大唐国际:拟投9.18亿元建设3个光伏项目


10月26日,大唐国际发电发布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关于投资建设天津大唐黑石岩38.4MWp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等3个新能源项目的议案,同意投资建设天津大唐黑石岩38.4MWp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北京大旺食品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曹妃甸三农场120MW渔光互补项目,上述项目总投资合计约9.18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30%。同时,公司还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平潭长江澳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方案的议案、关于向大唐国际所属部分火电子公司注资等议案。


泰嘉股份进军储能!拟2亿元投建新能源电源及储能电源生产基地项目


10月28日,泰嘉股份公告称拟定增募集6.08亿元投入智能锯切领域与先进电源制造领域的项目建设,其中包括第一主业高速钢双金属带锯条和硬质合金带锯条产线建设项目,第二主业光伏逆变器、光伏优化器、储能变流器等新能源产品的生产项目。其中,拟2.01亿元投建新能源电源及储能电源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拟在租用的厂房中实施,对厂房进行装修改造并新购置设备搭建生产线,项目主要产出为优化器、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



世行:要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国需在电力和交通领域投资14万亿美元


近日,世界银行集团发布《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指出,《报告》估算,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仅在电力和交通行业就需要14万亿-17万亿美元的额外资金,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和科技投资。鉴于资金量之大,仅靠公共投资是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因此需要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充分挖掘投资和创新潜力。


国家能源局:1-9月风电新增装机19.24GW!


10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4.8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8.8%。



北京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新型绿色节能补光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商。多年来专注于生物补光产业,在动植物光特性和光环境电子系统应用研发方面已达国际前沿水平,核心产品绿色智能生物光环境集成系统畅销全球,其中草坪内光环境、智能奶牛光环境均为世界首创,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主营业务:绿色智能植物光环境系统、智能动物光环境项目(量子光环境)和绿色植物工厂成套装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核心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等。合作需求:寻求在生物补光等领域有市场优势的合作伙伴。欢迎感兴趣的企业致电“EESIA”咨询。


苏州晟德亿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晟德亿”)是一家致力于工业蒸汽系统节能优化、能耗诊断、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技术服务(EP)、关键设备设计制造与销售、项目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性企业。主营业务:蒸汽系统节能优化、能耗诊断、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技术服务(EP)、关键设备设计制造与销售、项目投资、合同能源管理、能耗监测系统等、工业蒸汽余热回收、连排水回收利用。核心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等。合作需求:寻求在工业领域有市场优势的合作伙伴。欢迎感兴趣的企业致电“EESIA”咨询。



返回列表

上一篇: 绿色低碳产业前沿新闻一周速递!(11.01-11.07)

下一篇: 绿青周报:第二百五十三期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111室(邮编: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