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社会各界更好了解全国碳市场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并于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正式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系统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了市场建设运行成效,展望了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是继2024年《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之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最新进展情况报告。
其中,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2024-2025年制度建设实现多项突破:
首份中央文件出台: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2027年、2030年关键目标——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2030年建成规则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碳定价机制。该政策是碳市场建设纲领性文件。
首部专项法规施行:2024年1月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5月正式施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首部专项法规,政策明确数据造假、未足额清缴配额等行为的罚则,同时联动司法、金融、税务等部门,将数据造假纳入刑事规制,推出碳权抵质押融资、明确增值税政策,形成监管合力。
自愿减排制度成型: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已发布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煤矿瓦斯利用等6项方法学,编制完成审定核查规则、注册登记规则等配套文件,覆盖项目全流程管理。
法规制度体系形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注册登记、交易、结算等三项规则,陆续发布了2019-2024各年度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技术规范,制定了相应的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实施方案等30余项配套制度文件,共同形成了涵盖“中央文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